刘备就此逃出生天。
一起逃出的,还有日后的蜀汉皇帝刘禅。
此时的刘禅刚刚一岁,是个刚学会爬还不会走路的小屁孩,更不会骑马。
这样一个小屁孩能够幸运逃出,绝对是个奇迹。
奇迹的创造者是赵云。
刘备仓皇逃过木桥时,原本跟在队伍中的赵云掉转马头,往乱军中拍马赶去。
刘备身边有人立即打小报告,说赵云居然背叛,向北投降曹操去了。
危机处理最能体现领导的水平。刘备卓越的识人才能,在这紧急关头又一次展示出来。
遭遇这样的大败,跟随的十余万百姓遭难,大批将士纷纷逃散,老婆孩子丢弃于乱军之中,任何一个领导都会生气、愤怒乃至抓狂。
但刘备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,断定赵云绝对不会背叛。他在愤怒中拔出手戟(匕首)扔向打小报告的人,语气肯定地说道:“子龙不弃我走也。”(《三国志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)
赵云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。他往曹军中拍马跑去,不是投靠新老板,而是为了救出未来的老板——阿斗。
救出阿斗,体现出赵云的大局意识与前瞻性思维。
阿斗,是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,也是刘备集团未来的接班人。
唯一的儿子很重要,未来的接班人更重要。
揣着这样的认识,赵云返身纵马冲进乱军之中。
不错,虎豹骑不是一般恐怖,此去救出阿斗的希望很渺茫,很有可能要搭上自己的性命。
但刘备以国士待我,我必以国士报之!
古有公孙杵臼,今有常山赵子龙!
舍生取义,何足惜哉!
义之所在,虽万千人,吾往矣!
长坂坡前尸横遍野,血映残阳。活着的只有两种人,纵横冲突、所向披靡的虎豹骑,与四散逃命、哀号震天的刘备军民。在这样的乱军之中寻找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,无异于大海捞针。
值得庆幸的是有寻找线索。乱军之中,几个妇人和婴儿能跑到哪里去?线索就是保护刘备家眷的将士,还有夫人和阿斗乘坐的马车。
赵云不惧艰险一路寻找,难免要与恐怖的虎豹骑遭遇搏杀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发挥成了赵子龙大战长坂坡、在敌军之中七进七出的精彩故事,荡气回肠,令人神往。史料的记载极其简略,缺少精彩的细节,但结果比演义中更振奋人心——(赵)云身抱弱子,即后主也,保护甘夫人,即后主母也,皆得免难(《三国志·赵云传》)。不仅救出了阿斗,还救出了甘夫人。
能够在虎豹骑的铁蹄之下救出一个婴儿与一位夫人,除了赵云过人的胆略和卓越的武勇,必然离不开保护刘备家眷的将士们的奋死抵抗。
赵云赢得生前身后名,其他将士却淹没于历史的尘埃。
历史不应只为英雄记。
危难之时显身手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